热点推荐
ZOL首页 > 耳机 > 新闻 > 详细说说耳塞中的“外观相同”现象

详细说说耳塞中的“外观相同”现象


PERIPC 【转载】 2006年03月17日 12:07 评论

    前不久,友站PCPOP和数码多媒体相继报道了森海塞尔新的CX300系列耳塞上市的消息,并对其价格远远超过外观一样的漫步者和创新耳塞提出了质疑。而在下面的读者留言里,各自有读者提出了“怎能说外观一样就是同样的东西”的质疑。延伸出去,我们有点感想,想对这个由来已久的“外观相同的耳塞”问题作一番讨论。

    确实,“外观一样就是相同的东西”这是根本靠不住的说法,但是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对于耳塞产品中常见的“外观相同”的问题,我们需要分开成各种不同的情况来做分析。


详细说说耳塞中的“外观相同”现象

    一、国际大品牌之间的“外观相同”

    众所周知,漫步者和创新的入耳式耳塞是丰达贴牌的,应该算作是丰达出品的产品,这是丰达与这两家厂商都暗中承认的。而丰达的产品上市远远早于森海塞尔发布不久的CX300。那么问题的关键其实就归结于一句话——在丰达出品在先的情况下,森海塞尔有没有可能独立生产出一款外观和丰达产品一样,却与丰达无关的产品?

    答案是断然的“否”!

    理由非常简单,因为丰达的每款耳塞,其造型模具都是申请了设计专利的,森海塞尔作为一个国际化大厂商,如果冒用与之完全相同的造型设计,在商业上是有巨大的法律和声誉风险的。这就像仿造IPOD的小品牌MP3比比皆是,但作为苹果最大对手之一的创新,却只能仿效其设计风格而不能直接模仿其造型,因为这对于创新,是一件非常丢脸且在法律上非常危险的事情。

    同样的事,小品牌小厂商干得,而森海塞尔和创新这样的大厂商就干不得,这就是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不同所导致的。

    所以,具体到森海塞尔的CX300系列上,我们只有两个选择——或者相信CX300和漫步者、创新的产品一样,都是丰达ODM的产品;或者认为森海塞尔在公然冒用丰达拥有专利的外观模具设计。相比之下,笔者更愿意相信前一种说法。

    与森海塞尔和丰达的关系一样,这种国际大品牌的产品之间,决不会存在偶然的“相同”现象,这是谁也不会犯的愚蠢错误。

    当然,即便CX300是丰达的产品,我们也不能确定它和漫步者、创新的产品就完全一样。因为我们不能确定像MX系列一样用同一条生产线生产不同价格产品的情况不会再有(我们只能说它们作为“亲兄弟”,差距决不会有质的距离,正如MX300和MX500),但这已经不是本文要讨论的了。

    二、杂牌与国际大品牌之间的“外观相同”

    例子,就是数不清的“MX500”。这种现象很简单,就是非常简单的仿冒。这种现象,从法律上来说,就是一种侵犯专利的违法行为。但正如前面所说,同样的事,大厂商干不得,小厂商未必干不得。

    尽管这是明确的侵权,但面对遍地的“MX500”,丰达是抓不过来的,何况对于这些作坊工厂,抓住了又能怎么样?所以丰达、苹果这些大厂商也只好睁一眼闭一眼,吃个哑巴亏。但是,如果是大品牌干类似的事,那就不一样了。

    前不久披露的假冒“H260”(所谓丰达工包),有消息说就是某个前丰达员工所自己开设的工厂,利用从丰达带出的资料仿冒的假冒产品(这种现象在广东是比较常见的,市面上的绝大部分“真工包”其实都是这些拥有内部设计资料的人所做的“高仿”产品)。

    三、小品牌与国际大品牌之间的“外观相似”

    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国内的较小的品牌,在造型上与国际的大品牌非常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达音科的S01和铁三角CM7,模具非常相似,但细节上不相同。而前不久本站评测的双飞燕HS-8,在外观模具上也很像铁三角的CM3。

    这种情况很复杂。此前,有一些发烧友解释为“国内厂商的腔体设计能力有限,所以借用成熟的设计使设计难度减小一点”。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因为这没法解释腔体设计和外观设计没有绝对的联系这一事实(就算腔体和CM7一样,你S01也可以把外壳的棱角削圆嘛,不影响腔体的形状啊)。从而也就使得很多发烧友对国内品牌的“造型模仿”愤恨不已。

    其实关键的问题,在于制造中的模具成本。

    国产品牌的耳塞,特别是其中的高档产品,在销量上是远远不能与森海塞尔的上千万条相比。以达音科S01为例,号称是“限量5000条”,这不过是一个宣传噱头而已。其真实情况是——这5000条S01,达音科整整卖了一年半才出货完毕(相对而言,森海塞尔MX500全盛的时代,一天的出货都比这个多),要是“限量10万条”,真不知道是不是要卖到中国队拿到世界杯那天为止。所以,为了害怕压在手里,从一开始,达音科就只做了这5000个外壳罢了。要是像MX500那样以千万计算出货的东西,哪个笨蛋会限量!

    问题就在于,除了丰达这样的“怪物”拥有全线的生产能力外,一般的耳塞生产厂,是没有独立的外壳制造能力的(因为原始投入太大),外壳制造需要外包给单独的生产企业。而在耳塞的成本中,模具设计与开模成本是一笔重头投入。区区5000条耳塞,是没有企业会为你单独开模的(放到丰达这种企业,5000个外壳不够做上一个早晨),就算有人接下这个单子,开模成本分摊到5000条中,绝对会导致成本暴涨。

    这样一来,外壳制造商只是单纯的拿出一些现成的模具设计供挑选,最多在上面做些小修小改以示区别。结果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和其他的产品相像。

    这就和苹果、三星等大品牌的MP3随机耳塞,各有各的设计特色,但国内中小品牌上几乎一水的“MX500”是一样的道理。就算你想做,又有谁为了那么小的订单专门给你订做(不能不说,很多时候,那些仅能“出声”的超低档耳塞和各种乱七八糟的“工包”倒是能够独立开模,因为这些国产糟粕在销量上倒是比明确打着自有品牌的国产精品来得好得多。这实在是国内耳塞市场的悲哀现状)?

    有一些情况不属于这种例子。像AKG的K14P和漫步者H200。这二者都是丰达的产品(漫步者是正式承认的,而如一开始我们的分析,AKG也不可能撇开丰达自己搞出K14P),使用的是同一个模具,只是喷漆不同使得看上去完全不同。和S01与CM7在模具上就存在区别是不一样的。

    回到一开始所说的来,从个人角度,我们是相信森海塞尔CX300系列应该和漫步者H260、创新EP-630一样,是丰达同一条生产线出来的产品。当然,正如前面所说,这并不代表它们就肯定是一样的东西。但就是存在同一条生产线上“优质品”.VS.“劣质品”的区别,相信这种区别也只是和MX500/MX300这哥俩儿差不多,79.95美元的报价仍然还是太过分了。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LED照明  移动电源  音箱  
视觉焦点
耳机新闻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耳机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