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五道关于耳机市场的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近几年耳机行业发生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消费者们的观点还是比较理性的,当然这其中也交织着某些困惑和不确定感。
无线耳机能否在未来完全取代有线耳机?消费者们多数认为不会,然而认为会取代的人也不在少数,投给不会取代的票数是92票,投给会取代的票数是80票,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了。我们在设置题目时用了“完全”这个限定词,我们自己的观点是不会完全取代,但有线耳机的市场会被逐渐压缩到一个比较小的规模,这是个大趋势,从网友们将那么多票投给会取代就能看出来普通消费者对于无线耳机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对于耳机的智能化,网友们的意见正反交锋也是比较激烈的,认为做智能耳机没有意义的票数是112票,而认为有意义的票数是87票,也就是说更多网友还是觉得耳机首先应该把回放音质作为产品的重点,但认为有意义的票数其实也不少,二者非常接近,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消费者对于挖掘耳机其他方面潜力的期待。实际上,目前耳机界还没有对“智能耳机”这一概念达成共识,简单加个语音助手肯定不能称之为“智能”,要形成一个清晰的界定恐怕还需假以时日。
关于耳机售价的看法,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认为目前市场上耳机价格整体偏高。确实,现在耳机价格上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其中自然有通胀的因素,不过即便加上这个因素,仅中高端耳机的价格区间已然上升到4000-7000元的位置这个事实,就能让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现在的耳机是越来越贵了。有意思的是虽然耳机的高价被不断刷新,但总是不乏相应的购买者;而且现在的耳机价格已经初步形成了哑铃状,产品被挤向低价和高价两端,厂商对研发中间地带的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其中利润是主要原因,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间接反映了如今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要么从富人手中赚钱,要么从穷人手中赚钱,中间阶层的人手里其实并没有什么钱。
从2016年开始,手机陆续取消3.5mm耳机接口算得上是近两年音频界的一件大事,虽然手机本身不算是专用的音频播放设备,但因为其作为现在最为广泛的播放前端,所以对耳机行业的影响非常大。在3.5mm耳机接口最初被取消的那段时间,消费者的反弹还是比较强烈的。经过两年的沉淀,从现在的投票统计结果来看,多数人依然觉得这一变动影响到了自己的聆听体验,认为影响不算大的得票数114票,认为影响比较大的得票数97票,而认为没有影响的仅有18票,可见人们对于这样的改变总体依然持负面看法。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手机厂商想的问题毕竟跟音频厂商想的不一样,所以即使消费者不满,那也只能是被动接受。
耳机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外品牌比较强势,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不过近几年国产耳机异军突起,高水准的、甚至是国际一流水准的耳机被不断推出,无论从声音还是做工设计方面都已形成对国外品牌的赶超之势,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稳步提升。简单来说,消费者现在选择耳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非国外品牌不买了,国内也有大量的优秀耳机产品可供选择,这体现了现在消费者对于耳机消费的理性认识;反映在投票结果上,不去刻意考虑品牌的归属地、只关注声音表现这项的得票数是最高的。这种对于国货建立起来的信任尤为珍贵,来之不易,国产耳机厂商们一定要珍惜,只有以此为鞭策,研发出更好的产品才能对得起消费者对国货的信任,同时也才能使品牌可持续发展;否则看看位列第二得票数高达96票的投票选项,国外品牌可是虎视眈眈准备随时反扑呢。
写在最后:
这次小调查是在中美贸易战开始不久后进行的,从目前来看,贸易战的波动暂时还没有传导到耳机市场,但在8月3日我国商务部发布的拟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5%不等关税的大清单里,我们看到了不少有关音频成品与元器件的项目。如果确定实施,对于国内音频行业的影响最快很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体现出来,这绝不是一件好事情。
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体现的是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面前,牺牲部分个体就成了战略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来说,要考虑成本增长的问题,更要找到替代产品乃至提高自研能力。而对于个人来说,在涨价之前抓紧时间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那是最好。贸易战能持续多久?从目前的态势看还不好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不会很快结束,而且必然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寒冬将至,企业和个人还是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响应“共克时艰”的号召吧。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网友对什么耳机最感兴趣?这个小调查给你真相//headphone.zol.com.cn/695/6952341.html